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
2015-12-18 喜欢看新闻的人都知道,每到年底,就会出现大量的有关欠薪事件的报道。尤其是对于广大出门在外的农民朋友来说,等着带钱回家过个团圆年,却遭遇了无良老板恶意拖欠工资,让一年的辛劳打了水漂,家人的期盼成了泡沫。很多被拖欠工资的人,由于对法律的不熟悉,且大多数是远离家乡,处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因此很多人无奈之下采取“自杀式”讨债手段,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悲哀。为了减少乃至根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国家出台了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
为了能让广大劳动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权益,拿到应得的酬劳,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恶意欠薪罪的有关知识。
恶意欠薪罪有哪些危害?
恶意欠薪行为具有广泛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首先,恶意欠薪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很多被欠薪的劳动者是家中的顶梁柱,肩负一家人必要的生活开支的责任。对于很多劳动者来说,工资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被拖欠,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来源被切断了。恶意欠薪对劳动者极及其家人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性质非常恶劣。
其次,恶意欠薪破坏了诚实守信的市场原则。只有遵守信用,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保证市场上正常的经济往来。恶意欠薪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基本的诚信原则,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最后,恶意欠薪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恶意欠薪使众多的劳动者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权利没有受到保护,从而加剧的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社会矛盾更容易被激化。经常会有新闻报道群体性的讨薪行动,引发了冲突,甚至造成了流血事件。恶意欠薪使社会的不稳定性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
恶意欠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当恶意欠薪的行为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构成恶意欠薪罪,达到立案侦查的标准。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很多欠薪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因为雇主没有能力支付劳动者的报酬,而是抱着侥幸的心理,采取不正当的方法,企图占有这笔财产。此类的方法包括隐匿财产、虚假破产、虚构债务等转移处分财产,以及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职工名册、考勤记录、工资支付记录等相关材料。如果欠薪过程中存在这种行为,就构成了恶意欠薪罪。
(2)数额较大。所谓数额较大,包括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并且数额在五千元到两万元以上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报酬且数额累计达到三万元到十万元以上的两种情况。其中具体的数额标准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如果有关政府部门以相关的文书形式责定支付劳动者报酬后,在指定期限内仍然拒不支付的行为,符合“经政府有关部门责定支付仍不支付”的规定,达到了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
恶意欠薪,危害无穷。当自己或者身边的人遭遇了恶意欠薪的情况,一定要积极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获取应得的酬劳,保障权益不受侵犯。另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恶意欠薪事件是否满足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必要时可采取法律的手段进行维权。
为了能让广大劳动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权益,拿到应得的酬劳,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恶意欠薪罪的有关知识。
恶意欠薪罪有哪些危害?
恶意欠薪行为具有广泛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首先,恶意欠薪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很多被欠薪的劳动者是家中的顶梁柱,肩负一家人必要的生活开支的责任。对于很多劳动者来说,工资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被拖欠,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来源被切断了。恶意欠薪对劳动者极及其家人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性质非常恶劣。
其次,恶意欠薪破坏了诚实守信的市场原则。只有遵守信用,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保证市场上正常的经济往来。恶意欠薪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基本的诚信原则,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最后,恶意欠薪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恶意欠薪使众多的劳动者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权利没有受到保护,从而加剧的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社会矛盾更容易被激化。经常会有新闻报道群体性的讨薪行动,引发了冲突,甚至造成了流血事件。恶意欠薪使社会的不稳定性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
恶意欠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当恶意欠薪的行为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构成恶意欠薪罪,达到立案侦查的标准。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很多欠薪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因为雇主没有能力支付劳动者的报酬,而是抱着侥幸的心理,采取不正当的方法,企图占有这笔财产。此类的方法包括隐匿财产、虚假破产、虚构债务等转移处分财产,以及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职工名册、考勤记录、工资支付记录等相关材料。如果欠薪过程中存在这种行为,就构成了恶意欠薪罪。
(2)数额较大。所谓数额较大,包括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并且数额在五千元到两万元以上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报酬且数额累计达到三万元到十万元以上的两种情况。其中具体的数额标准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如果有关政府部门以相关的文书形式责定支付劳动者报酬后,在指定期限内仍然拒不支付的行为,符合“经政府有关部门责定支付仍不支付”的规定,达到了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
恶意欠薪,危害无穷。当自己或者身边的人遭遇了恶意欠薪的情况,一定要积极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获取应得的酬劳,保障权益不受侵犯。另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恶意欠薪事件是否满足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必要时可采取法律的手段进行维权。
相关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