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公安局上班的朋友,托警察私下查别人信息会毁掉他的前程!
2024/1/6
在现代社会,信息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需要查询他人信息的情况,例如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调查商业竞争对手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问题:不要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信息,尤其是涉及到当警察朋友的情况下,可能因为碍于情面,帮你一个小忙,会毁掉这个警察朋友的前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公安局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执法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能滥用职权,更不能为私人利益而违法办事。如果我们通过熟人关系向公安局求助,要求他们私下帮忙查信息,这实际上是在利用他们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这是对他们职业道德的严重挑战。通过公安局熟人帮忙查信息是不合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对明知是无罪的人非法逮捕、拘禁的,或者对明知是有罪的人不依法逮捕、拘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意味着,如果警察滥用职权,帮助朋友查询他人信息,可能会触犯法律,给自己和朋友带来严重的后果。

那么,当我们需要查询他人的信息时,应该如何选择正规的调查机构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巧妙布局,花最少的钱,不欠人情,通过法律手段立案调查。当然,这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完成,指导和组织报案证据材料,以便顺利进入立案程序,很多当事人简单的报案立不了案的情况有很多,也是因为报案材料不完善,事实不够明确,导致无法立案。
立案调查是指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安机关可以依法查询涉案人员的相关信息。而且,通过法律手段立案调查,我们可以查询到的信息更为详细。
具体来说,以下是通过法律手段立案调查的一些步骤:
1. 确定调查目的:在立案调查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调查目的。例如,是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还是为了调查商业竞争对手等。明确调查目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调查计划。
2. 收集证据:在立案调查过程中,证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例如照片、录音、录像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案件的真相。
3. 向公安机关报案:在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后,我们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根据我们提供的证据进行初步审查,判断是否立案调查。
4. 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在立案调查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工作。例如,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协助公安机关进行现场勘查等。只有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我们才能更快地找到答案。
5. 获取调查结果:在公安机关完成调查后,我们会收到调查结果。这个结果可能包括涉案人员的基本信息、涉案事实等。通过这个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案件的真相。
6。 选择有资质的调查机构:在选择调查机构时,我们要查看其是否有相关的资质证书,例如《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这些证书可以证明该调查机构是合法注册的,具有一定的信誉度。
7. 了解调查机构的业务范围:不同的调查机构可能擅长的业务领域不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查机构。例如,如果我们需要查询的是企业的商业信息,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专门从事企业信用调查的机构;如果我们需要查询的是个人的户籍信息,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委托律所立案开介绍信调查户口信息。
8. 对比调查机构的收费标准:在选择调查机构时,我们要对比多家机构的收费标准,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机构。同时,我们要注意防范一些低价陷阱,避免因为贪图便宜而选择不靠谱的调查机构。
9.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在委托调查机构进行调查时,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例如,我们可以要求调查机构在调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10. 了解调查机构的调查方法:在选择调查机构时,我们要了解其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否合法、合规。例如,一些调查机构可能会采用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信息,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我们要坚决抵制。
总之,当我们需要查询他人的信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调查机构,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护自己和他人权益的同时,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我们也要提醒身边的警察朋友,要严守职业道德,不要为了一时的面子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毁掉自己的前途,通过法律手段立案调查来查询他人的信息。这样既可以避免给朋友带来麻烦,也可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合法的,避免因为一时的好奇心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17名警务人员帮助朋友查询信息被判刑!当你打电话找警察朋友帮忙查询公民个人信息时,请做好如下准备:
1、请最好给他找好新工作!
2、他们被判刑时记得帮他们送牢饭!
3、他们被判刑记得帮他们照顾好家人!
未公开报道的数字,可能更大。所以,如果你真的有一个警察朋友,如果你真的把他当朋友,不要因为查询信息的事情找他帮忙。如果你找了但是被拒绝了,请你理解他。不是他不帮你,而是帮你,可能就意味着丢掉工作,身陷囹圄。
当今,国家保护公民信息的力度越来越大,因为查询公安平台信息被判刑的案例越来越多。查询公安平台信息,已经成为一项高度危险的岗位,必须特别慎重小心。
案例一,北京一名派出所警察被判四年,辅警被判刑一年半。
北京一派出所警长聂某,从公安系统内部网络查询公民个人犯罪记录5万余条获利。2019年2月,经两级法院审理,聂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辅警郭某因协助聂某实施犯罪,也获刑一年半。
案例二,河北一名辅警被判刑6个月。
河北一名辅警陈某某通过微信出售户籍信息、全国车辆驾驶人信息等。2019年4月,陈某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铜陵市郊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案例三,湄潭三名辅警被判刑三年零三个月、九个月、七个月。
2018年9月14日,湄潭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三名辅警利用工作便利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一案,并当庭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刘某某有期徒刑三年零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万五千元;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判处被告人罗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千元,对三名被告人的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案例四,苏州一名辅警被判刑一年。
苏州一辅警非法查询并向他人提供报警人手机号码信息,导致报警人与被报警人双方发生激烈冲突,一人重伤。日前,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依法作出判决,被告人李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三千元。
案例五,四川一名民警被判刑四年,一辅警被判刑三年六个月。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刑警大队法医庞某、德阳市中江县交警大队辅警黄某某,非法查询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给他人,经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后,依法作出二审判决:将庞某改判为有期徒刑四年;将黄某某改判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案例六,太原五名辅警被判刑三年。
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5名辅警因通过公安交警综合应用平台非法获取公民个人车辆信息提供给需要信息的客户,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其中1名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案例七,宁波一名民警帮朋友查询信息被判一年三个月。
2018年4月8日,宁波市镇海区法院宣判,民警詹某帮朋友查询信息,结果朋友根据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詹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案例八,浙江一名民警好奇他人查询信息被刑事拘留。
浙江民警池某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行踪轨迹、住宿信息、车辆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1000余条,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刑事拘留。
案例九,安徽一名辅警查询信息获利被判刑
安徽颍州区法院宣判,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的一名辅警郎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情节严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
案例十,一名一级警员非法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被判刑
大邑县公安局江派出所一级警员何正伟非法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问题。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何正伟利用其职务便利,私自使用单位配发的数字证书和移动警务终端,非法查询车辆登记、户籍等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获取违法所得共计558818.28元。2022年6月,何正伟受到开除公职处分。何正伟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请求警察朋友帮忙查询一些别人的个人信息,请个保姆查一下个人信息、搬家邻居也要查一下,甚至有的人因为儿子相个亲也要把女方祖上十八代的信息都要查个遍。
非因职务行为,在公安系统内部违规查询公民个人信息,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前,通常只做违纪处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这些私下查询居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将涉嫌犯罪。